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信息 / 省厅动态

我省财政精准赋能见成效 农民增收跑出“加速度”

四川省财政厅
2025年11月04日
信息来源: 农业农村处
【字体:
【打印文本】

今年以来,财政厅围绕农民群众增收持续发力,通过一系列精准有效的财政政策,积极整合资金资源,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41元,同比名义增长5.5%,实际增长6.1%

在稳定转移性收入方面,今年省级财政安排资金122.2亿元,保障耕地地力保护、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移民直发直补等资金及时足额兑付,将丘陵山地高原区的省级种粮大户补贴标准由150/亩提高至200/亩,通过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进行“监测+核查+监督”全链条管理,保障资金直达受益农户。

为拓宽农村劳动力工资性收入渠道,我省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在对外出务工稳定就业的脱贫劳动力给予一次性交通补助的基础上,实施外出务工综合补贴。截至9月底,累计发放一次性交通补助13亿元,惠及脱贫劳动力148万人;发放外出务工综合补贴1.25亿元,惠及脱贫劳动力12.1万人。指导各地统筹资金合理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今年已安排各类资金约11.62亿元,安置公益性岗位超7万人,支持在脱贫人口中选聘生态护林员7.3万人,选聘“一村六员一直播”1.2万人。同时,我省还引导各地将更多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县级以工代赈清单,优先组织当地群众参与建设,今年安排资金24.3亿元,实施以工代赈项目463个,发放劳务报酬4亿元。

在提升经营性收入方面,今年安排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资金228.5亿元,重点支持脱贫地区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统筹安排资金38.2亿元,支持现代农业园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高原“粮仓”建设、畜牧产业发展,培育“1+1+8”千亿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建圈强链。安排资金14.7亿元,支持1333个村探索通过资源发包、居间服务、经营性财产参股等方式,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在激活财产性收入方面,通过开展农村资产资源底数清查,核查零散资产、财政资金形成的资产、集体闲置资产等,建立资产台账。探索出租、入股、合作、托管等路径,盘活闲置宅基地、农房、土地、林地、自有设备等资产资源。对产生的产业红利,通过联农带农富农利益联结机制,进行集体收益分配,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分享,向脱贫群众倾斜。

农民转移性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协同发力,正让我省农民增收跑出“加速度”,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