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信息 / 省厅动态

四川全面构建“2+2”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四川省财政厅
2025年04月07日
信息来源: 新华财经
【字体:
【打印文本】

近期,四川省财政厅进一步健全完善“2+2”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推动绩效指标细化量化、可比可测,以整体评价+现场评价结合方式实施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切实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财政厅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在国家明确实施政府预算、部门和单位预算、政策和项目预算全方位绩效管理的基础上,四川省根据财政资金运转轨迹和管理逻辑的不同,将之归纳为“2+2”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其中:第一个“2”为政府预算和部门预算,其绩效管理主要关注收入、支出、管理等方面;第二个“2”为专项项目和支出政策,其绩效管理主要关注顶层设计、管理执行、实施效果等方面。

据了解,四川省根据国家关于健全预算绩效标准体系有关要求以及“2+2”预算绩效管理特点,针对性制定了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量化指标占比达80%,并突出以下四个特点:

——科学精准。设置12大类27项指标,反映收入能力、支出保障、管理水平三个方面情况,对市(州)财政运行状态进行精准画像,切实推动落实刚性据实兜底保障、弹性据效量力安排要求。

——全面覆盖。设置9大类23项指标,客观反映省级部门履职效能和经费使用效果,横向覆盖部门功能职责,纵向覆盖部门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

——分层分类。设置10大类28项指标,区分通用、专用、个性三个层次,围绕专项项目所属行业和管理特性,分类设置个性化指标,聚焦反映专项资金最核心、最关键的产出和效益。

——有机协同。设置5大类10余项指标,关注省级支出政策协同一致、均衡合理和长效机制,整体反映支出政策对经济社会、行业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2024年,我们依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年度绩效评价工作方案,组织开展了21个市(州)、25个省级部门(单位)、29个省级专项项目和4项支出政策重点绩效评价工作,实地踏勘全省700余个一线评价点位,详细了解掌握财政资金使用最小单元真实绩效。同时,扎实做好事前系统谋划、事中动态跟进、事后归纳总结,优化整体评价+现场评价的组织方式,通过整体评价提出省级制度性、管理性问题,通过现场评价归纳总结市县执行层面问题,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建议。财政厅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

同时,四川省建立预算绩效结果三挂钩、一整改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年度部门预算安排、专项预算安排、对下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严格挂钩,并督促各级各部门按照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要求,推动绩效评价发现问题整改落实、逐一销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