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老龄化、少子化趋势,破解“带娃”难题,省级财政频出实招:重点投向托幼一体扩供给、直接补贴降成本、力推国家示范树标杆——多管齐下构建优质可及的托育服务体系,为家庭减负,为未来奠基。
新增托位破解“带娃难”。优化省级普惠托育服务发展补助资金支持方向,推动实现托育服务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今年,将以前年度支持实施的普惠托育专项行动调整为推进公办幼儿园托幼一体发展。托幼一体化项目在人口净流入的地级市主城区和县城,利用公办幼儿园相对富余资源改扩建一批托班,新增托位9000个,财政按照每个托位1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补助资金由省级财政与市县财政共担。
发放补助应对“托育贵”。针对普遍反映的“托育贵”问题,今年财政厅联合省卫生健康委等4部门印发《四川省普惠托育服务机构认定及补助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明确,依法登记注册并在属地县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备案的托育机构,同时具备质量有保障、收费合理、运营可持续的条件,可被认定为普惠托育服务机构。机构招收的3岁以下婴幼儿,财政部门按照全日托在托人数和在托月数,给予200元/人/月的运营补助,补助资金由省级财政与市县财政共担。
财政支持打造“样板间”。为推进普惠托育服务发展,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组织实施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该项目以市(州)作为申报主体,聚焦扩大托育服务供给、降低托育服务费用、提升托育服务质量等三个目标,全方位打造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示范样板。纳入项目实施范围的市(州),将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亿元,省级财政补助资金0.1亿元,支持拓展托育服务场地、建设普惠性托位、培训托育从业人员、减免托育机构租金等。经省级组织申报、国家竞争性评审遴选,此前泸州市纳入国家项目支持范围,建成后将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图为泸州市云峰路幼儿园托育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