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四川省预决算公开 / 省级政府决算

关于四川省2010年财政决算的报告

四川省财政厅
2011年08月31日
信息来源: 预算处
【字体:
【打印文本】

     关于四川省2010年财政决算的报告
    2011年7月27日在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
         四川省财政厅厅长 黄锦生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报告2010年财政决算情况,请予审查。
  一、2010年全省及省级财政决算情况
  (一)全省财政决算情况。
  1、一般预算收支决算及平衡情况。2010年,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61.67亿元,为预算的119.8%,增长33%。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584.89亿元,为计划的113.1%,增长23.6%;上划中央所得税收入完成298.9亿元,为计划的116%,增长29.7%。全省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2445.46亿元,增长30.2%。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17.6%。全省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257.98亿元,为预算的88.5%,增长18.6%。农业、教育、科技等法定支出增幅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和有关政策办理省与中央的财政结算后,2010年全省一般预算决算的平衡情况是: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61.67亿元,加上中央返还收入216.73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932.2亿元(其中:体制补助收入3.43亿元,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351.8亿元,调资转移支付补助171.09亿元,农村税费改革补助52.59亿元,教育转移支付76.6亿元以及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和结算补助等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276.69亿元)、专项转移支付1451.12亿元(含灾后重建补助657.02亿元)、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收入180亿元、国债转贷收入及结余0.27亿元、上年结余收入521.61亿元、调入资金12.33亿元后,总收入为4875.93亿元。总收入减去当年实际支出4257.98亿元、上解中央支出6.99亿元、国债转贷支出及结余0.27亿元、增设预算周转金0.41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4.73亿元、调出资金2.95亿元后,年终滚存结余552.6亿元。扣除按政策规定应结转到2011年继续使用的结转项目结余资金550.47亿元,全省净结余2.13亿元,其中当年结余5.29亿元。
  2、基金预算收支及平衡情况。2010年,全省基金收入完成1619.29亿元,为预算的480.4%,增长96.6%;全省基金支出完成1658.18亿元,为预算的84%,增长100.2%。本年收入加上中央补助收入94.5亿元、上年结余收入266.28亿元、调入资金3亿元后,总收入为1983.07亿元。总收入减去当年实际支出1658.18亿元、调出资金9.15亿元后,年终滚存结余315.74亿元。
  (二)省级财政决算情况。
  1、一般预算收支及平衡情况。2010年,省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26.81亿元,为预算的114.4%,增长26.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81.08亿元,为预算的115.7%,增长29.9%;非税收入完成45.73亿元,为预算的104.1%,增长5.5%。省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17.1%。省级一般预算支出完成625.55亿元,为预算的65.2%,增长1.5%。农业、教育、科技等法定支出增幅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其他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2010年省级一般预算决算的平衡情况是:当年一般预算收入426.81亿元,加上中央返还收入216.73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932.2亿元、专项转移支付1451.12亿元(含灾后重建补助657.02亿元)、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收入180亿元、国债转贷收入及结余0.04亿元、市(州)上解省9.71亿元、省级上年结余收入252.48亿元、调入资金0.4亿元后,省级总收入为3469.49亿元。总收入减去当年实际支出625.55亿元、上解中央支出6.99亿元、转贷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支出140亿元、国债转贷支出及结余0.04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6.09亿元、对市(州)税收返还164.41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738.99亿元(其中:体制补助6.97亿元,均衡性转移支付261.01亿元,调整工资转移支付154.09亿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55.34亿元,教育转移支付100.4亿元以及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和结算补助等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161.18亿元)、专项转移支付1442.8亿元(含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补助支出649.73亿元)、调出资金0.37亿元后,年终滚存结余334.25亿元。扣除按政策规定应结转到2011年继续使用的结转项目结余资金333.95亿元后,省级净结余为0.3亿元,其中当年结余为0.14亿元。
  2、基金预算收支及平衡情况。2010年,省级基金收入完成62.32亿元,为预算的161.2%,增长-24.3%;省级基金支出完成25.96亿元,为预算的25.9%,增长2.6%。本年收入加上中央补助收入94.5亿元、市(州)上解收入0.007亿元、上年结余收入66.52亿元、调入资金0.3亿元后,总收入为223.65亿元,减去当年实际支出25.96亿元、补助下级支出123亿元、调出资金0.23亿元后,年终滚存结余74.46亿元。
  以上2010年全省及省级财政决算,请予审查批准。
  (三)全省财政工作情况。
  2010年,面对繁重的灾后重建任务和复杂的经济形势,在省委的正确领导和省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省财税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巩固回升、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狠抓财政增收节支,推进财政管理改革,加强财政运行监管,确保预算任务圆满完成,有力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是收支规模扩大,财政运行总体平稳。收入规模迅速扩大,质量进一步提高。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迈上1500亿元台阶,居全国第8位;地方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一般预算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75.6%、14.5%,比上年提高0.1、1.2个百分点。支出快速增长,结构继续优化。2010年一般预算支出突破4000亿元大关,居全国第3位;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81.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消赤化债成效显著,财政运行更加稳健。全省赤字规模减少,部分赤字县全面消赤;“普九”化债成果得到巩固,清理化解其他乡村公益性债务和融资平台公司清理规范工作有序推进。
  二是发挥调控功能,支持发展成效显著。截至2010年底,累计下达中央和省级重建基金2385.71亿元,确保了“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及时下达中央和省级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统筹安排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努力保持政府投资力度,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筹措资金确保惠民政策兑现,有效提升城乡居民消费能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
  三是增强保障能力,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提高。2010年全省可用财力达到2703.61亿元,增长30.6%;县级人均财力达到7.29万元,增长22.5%,基层政府公共保障能力显著增强。2010年安排拨付“十项民生工程”资金940亿元,比上年增长17.5%,民生政策全面落实。
  四是创新管理方式,政府理财水平明显提升。全面实施预算编审程序改革,政府主导的预算决策机制初步建立。深入推进支出绩效评价,在拓展评价范围、完善指标体系、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结果运用方面取得新进展。实施省级预算执行中期评估和结余资金注销管理,调整取消项目100余个,统筹资金6.5亿元用于其他急需项目。继续完善政府性债务规模控制和风险预警机制,财政风险监管得到加强。
  五是强化监督管理,确保资金运行公开透明。加强对重大财税政策执行和灾后重建、扩大内需、强农惠农等重大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启动社会团体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专项治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成效显著。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主动公开省级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收支预算决算信息;实施省级重点专项资金安排结果公示公告,涉及资金220多亿元,比上年提高53%。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财政改革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够清晰,省以下财政体制尚需进一步完善;部分基层财政仍然比较困难,公共财政保障能力较弱;重分配、轻绩效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财政监管有待加强。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将认真分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改进。
  二、2011年1至6月全省和省级财政收支预算变动及执行情况
  (一)1至6月全省及省级财政收支预算变动情况。
  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预算为1763.94亿元,省级一般预算收入预算为482.2亿元,1至6月均未发生变动。
  全省支出预算有两项变动:一是上年支出结转结余增列支出预算550.47亿元;二是中央财政下达我省各类专项拨款补助等增加支出预算264.77亿元,两项共计增加支出预算815.24亿元。全省财政支出预算由年初的3218.35亿元变动为4033.59亿元。
  省级支出预算有三项变动:一是上年支出结转结余增列支出预算333.95亿元;二是中央财政下达我省各类专项拨款补助等增加支出预算264.77亿元;三是省下达市(州)专项补助及其他补助等共计335.48亿元,以上品迭后,增加支出预算263.24亿元,省级支出预算由年初的796.14亿元相应变动为1059.38亿元。
  (二)1至6月全省及省级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1、全省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1至6月,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98.82亿元,为预算的62.3%,增长39.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837.99亿元,为预算的62%,增长35.8%;非税收入完成260.83亿元,为预算的63.4%,增长54.4%。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382.46亿元,为计划的57.9%,增长29.7%。上划中央所得税收入完成243.41亿元,为计划的71.6%,增长43.8%。全省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1724.69亿元,为计划的62.4%,增长38%。全省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745.91亿元,为预算的43.3%,增长23.1%。
  2、省级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1至6月,省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95.34亿元,为预算的61.3%,增长34.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59.47亿元,为预算的59.6%,增长28%;非税收入完成35.87亿元,为预算的76.7%,增长116.5%。省级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27.08亿元,为预算的40.3%,增长51.7%。
  三、2011年1至6月财政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突出的收支矛盾,全省财政部门紧紧围绕省委“两个加快”战略部署,牢牢把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积极应对财政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狠抓增收节支,切实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强化绩效管理,确保了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一)加快推进“五件大事”实施。
  一是支持新村建设规划实施。建立农村危房改造调查台账,科学核定财政补助标准,与市县政府签订责任书。目前已下达财政补助资金27.53亿元,农村D级危房改造和“彝家新寨”建设有序推进。
  二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方案,重点支持100个具有较大比较优势、发展前景良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迅速做大做强,单个项目补助金额最高可达1亿元。目前省政府正在抓紧制定资金管理办法,力争尽快组织实施。
  三是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通过积极向中央争取,全省试点县由67个县增加到127个,并在全国率先将农村60岁以上低保对象纳入新农保。上半年,省级财政共下达新农保补助资金18.07亿元,确保了新农保对象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
  四是集中开展地质灾害防治。针对我省地质灾害现状和各级财政状况,制定资金分配方案,支持各地抓紧组织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截至目前,已下达地质灾害治理资金4.85亿元。
  五是支持天府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天府新区总体规划编制。将根据天府新区总体规划,结合成都、资阳、眉山的实际情况给予资金补助,增强三市投融资能力,推进天府新区基础设施建设。
  (二)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
  一是保持政府投资力度。上半年省财政共下达预算内基建资金83.1亿元。积极争取中央财政2011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额度135亿元,规模继续居全国首位,支持保障性住房、地方铁路、重点公路和重大水利项目建设。支持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天然林保护以及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大骨节病区异地搬迁、进藏公路整治、游牧民定居等民生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
  二是扩大消费需求。及时下达家电、摩托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补贴资金16.5亿元,繁荣家电、摩托车、汽车消费市场。清算下达2010年油价补贴资金13.28亿元,对渔(林)业、城市公交(出租车)、农村道路(水路)客运等困难群体和公益行业给予补贴,缓解油价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支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城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中小商贸企业融资担保、服务业聚集功能园区建设,促进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
  三是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截至6月底,省财政累计下达中央及省级灾后重建资金2390.28亿元,为确保在9月底前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任务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下达地震重灾区过渡期财力补助15.28亿元,缓解灾区减收增支压力。积极组织协调,强化监督管理,落实国外优惠紧急贷款1.4亿美元,支持灾后重建项目建设。
  (三)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支持产业优化升级。及时拨付新兴产业、产业园区、科技发展和白酒“金三角”等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奖补资金管理办法,及时兑付财政贴息资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启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项目试点,引导农业项目减少生产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及时下达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支持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应用基础研究和科技人才培养。
  二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积极向中央争取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共4.65亿元,引导金融支持向“三农”倾斜。探索产业化经营项目差异化扶持政策。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拨付保费补贴5.65亿元。下达产油大县奖励资金2.39亿元,鼓励地方发展油料生产。兑付强农惠农“四项补贴”资金72.59亿元,首次对种植面积30亩以上(含30亩)的种粮大户实行直接补贴政策。下达退耕还林工程资金32.69亿元,改善生态环境。
  三是提升支持发展实效。搭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平台,发挥支农资金整合的聚集效应。在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和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中,积极探索“六民六制一保障”的民办公助新机制,初步构建了“投、建、管”三位一体的支农项目建设新格局,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及财政部的充分肯定。
  (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截至6月底,全省“十项民生工程”预算执行总额达到656.12亿元,占资金安排总额的78%,执行进度比上年同期提高37.4个百分点。
  一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下达资金70.9亿元,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落实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专项资金16.8亿元,惠及135.5万名不同阶段困难学生。提高藏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寄宿学生生活补助标准,研究地震灾区农村贫困家庭“一免一减”政策实施方案,支持藏区、灾区教育优先发展。制定高校化债方案,切实减轻地方高校负担。
  二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惠及全省406.75万名退休职工。落实困难群众一次性生活补贴政策,应对物价上涨,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前预拨2010-2011年孤儿基本生活费省级补助资金,落实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补助政策。预拨就业专项资金15.61亿元,确保就业促进政策落实和就业形势稳定。推进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推进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
  三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下达医改补助资金142.67亿元,全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提标政策。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基本药物采购货款集中支付办法,促进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建立基金补偿、财政补助相结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支持解决国有企业工伤人员等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
  (五)着力推进财政管理改革。
  一是夯实省级财政管理基础。建立省级财政支出政策库。研究日常公用经费定额“分类分项”管理框架和“综合定额”与“单项定额”相结合、“人员定额”与“物耗定额”相结合的核定方法,推进公用经费标准体系建设。深化国库管理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二是推进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按照“省级深化完善、市级全面实施、县级积极试点”的总体思路,完善指标体系,拓展评价范围,优化组织方式,深入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涵盖省级和市(州)级评价项目139个,涉及财政资金200亿元。评价范围拓展到省级基本支出和转移支付,覆盖了财政支出的多个方面。加强绩效目标管理,探索专项资金绩效分配管理模式,推进建立以预算编审、绩效目标、绩效分配、中期评估、绩效评价为主要内容,涵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绩效管理体系。
  三是提升市县财政管理实效。完善市县财政公共保障制度机制,探索基本保障目标实现后的均衡性转移支付管理新机制。创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模式。完善扶持政策,加强考核管理,深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健全组织机构,加强乡镇财政建设。
  (六)强化财政监督管理。
  一是加强财政内部监督。全面开展“小金库”治理复查、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检查。实施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开展重建资金专项检查和审计调查,确保重建资金使用绩效。研究起草《四川省财政监督条例》,增强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做好“六五”普法工作。
  二是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在公开财政预算决算报告的基础上,继续公开财政预算决算表格。2011年省级财政支出预算表首次公开到“款”级科目。启动部门预算信息公开,38个省级部门向社会公开了2011年部门预算信息。
  三是主动接受外部监督。针对省人大审查财政预算报告时提出的审议意见和决议,认真落实整改要求,及时报告整改情况。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注重办前沟通和调查研究,努力把代表委员的建议意见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要求。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开展财政审计,针对审计检查发现的问题,积极组织整改落实。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正在逐步凸显,我省财政运行中仍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为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收支目标任务,我们将紧紧围绕省委“两个加快”目标,积极组织财政收入,继续优化支出结构,切实加强监督管理,努力促进全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一是准确把握财政经济形势,坚持培育优势财源,切实抓好收入征管,确保应收尽收,促进经济财政协调发展。二是认真做好项目准备,加快资金分配下达,切实推进重大项目实施,加快支出预算执行。三是妥善安排财政超收,确保教育、科技、农业等法定支出增长需要,优先保障已开工项目建设,当年未安排使用的超收收入全部纳入财政储备。四是继续继续推进支出绩效管理,认真实施预算执行中期评估,深入开展支出绩效评价,严格执行预算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五是积极稳妥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工作。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做好“三公”经费预算决算公开各项准备工作,从2012年起公开省级“三公”经费预算决算,逐步有序推进市县“三公”经费公开。六是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切实防范和降低财政风险。完善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合理控制债务规模。继续深化融资平台公司清理规范工作,注重甄别处置和政策协调,发挥融资平台公司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以上报告,请予审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