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早报》2014年3月8日第5版刊发
(预算处)
四川加强制度约束 确保“三公”
经费总量只减不增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 “各级政府必须厉行节约,“三公”经费只减不增”。
昨日,全国人大代表,省财政厅厅长、党组书记王一宏在做客四川在线(微博)、天府早报(微博)、四川日报(微博)、四川日报(微博)网“民生直通车”开进全国两会特别栏目时指出,今年省本级 “三公”经费将实行总量控制,不会超过6亿。
问:今年全省“三公”经费会进一步压缩吗?
加强制度约束,确保“三公”经费总量只减不增
王一宏称,2013年全省财政民生投入占总支出比重达到了64.1%,在上年基础上提高了0.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行政成本占总支出的比重下降。去年我省省本级一般性支出压缩5.5%。
今年我省将继续加大民生投入,2014年年初预算安排全省财政民生投入占总支出比重要争取达到65%。为此我省将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特别是要压缩和控制“三公”经费。今年,我省将加强制度约束,确保“三公”经费总量只减不增。今年省本级“三公”经费支出预算将不会超过6亿元。
问:如何有效防控地方债风险?
我省将出台地方债管理办法
王一宏说,我省债务余额占综合财力的比重是71%,而国际通行的风险控制线是100%,处于控制线以下,总体可控,还款资金来源安全可靠,债务履约总体正常。
同时,作为政府统筹财政资源的重要手段,地方债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在一些领域,部分县确实存在总量过大、管理不优、使用效率较低的问题,有一些是存在一些风险的。
为防止政府潜在风险转化为现实风险,我省将进一步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是总量控制,我省将出台地方债管理办法。第二是优化结构,债务来源、使用去向等,根据现实情况不同进行调整。第三是完善办法,确保规范借,严格管,有效用,按时还。第四是严格考核,在今后相关的各种考核体系里,把考核债务状况的指标加大权重,确保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问:民生财政如何避免总是下“毛毛雨”?
要处理好普惠和特惠的关系
今春我省中小学陆续开学,全面免除800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本费这一好政策开始实施,义务教育迈入“零费用”时代。但有人也指出,作业本免不了几个钱,感觉像下“毛毛雨”。
对此,王一宏说,免除“作业本费”这是我们财政、教育等多个部门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提出的,我们感到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全免费,仍然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财政资金的作用是保障民生,而不是包揽民生,今后,将进一步处理好普惠和特惠的关系。在公共领域,凡是共同需要,我们通过普惠政策进行覆盖;特殊需要,就采取特惠政策来安排。
问:财政资金使用决策过程是否会进一步公开?
今年全省财政预算公开将细化到“项”
政府的“钱袋子”是怎么花的?花得合不合理?近年来,社会公众对政府财政的收支账目关注指数愈渐攀高。关注之余,人们对政府财政的透明度也提出期望和要求。对此,王一宏表示:“省财政厅一直致力于建设阳光财政,今年我们还要加强阳光财政的打造。”
过去几年,省财政系统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进一步扩大了财政预算公开的范围。财政支出科目分为类、款、项三级,就目前来说,2013年全省财政预算公开已经细化到款级科目,今年将从粗到细,进一步细化到项级科目。比如,去年我们公开了“教育支出”类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等款级科目,今年将进一步公开“普通教育”等款级科目下的“小学教育”、“初中教育”等项级科目。
除了向公众主动公开信息以外,在公开决策程序上,省财政厅也做了探索和尝试,特别是在重大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便引入了预算安排的公开听证环节。为了让阳光财政更加透明,今后召开听证会的频率还会较以往大大增多。
问:如何让财政资金更有效?
将建立全过程财政资金效率评估监测体系
如何让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的效果,最大程度地避免浪费?王一宏认为,没有绩效的财政分配,不仅法律不允许,群众也不接受。
他告诉记者,省财政厅始终关注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多年来也在财政的预决算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从财政资金的申请开始,就要求具备详实的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方案。
同时,财政厅还会对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以及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中期评估,对过程进行监管,如发现项目达不到预期要求则适时整改或终止。
与此同时,省财政厅正在逐步建立完善市县财政运行绩效考核机制,对市县财政推进发展、强化保障、促进管理的工作状况进行全面评价,着力解决“提高绩效用好钱”的问题,为推进市县财政科学管理夯实制度基础。如果评估因主观原因未通过将收回或扣减下年度资金。这种全过程的绩效监管评估体系,将倒逼项目单位加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