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政策解读

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四川省财政厅
2019年04月15日
信息来源: 办公室
【字体:
【打印文本】


       抓难点 破瓶颈 通阻滞
    加快建成“三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政策解读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举措。2018年9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以下简称《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2019年3月18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川委发〔2019〕8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全面部署四川今后一个时期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一、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
  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优化财政资源配置,集中财力办好大事要事,既是履行财政职能的本质要求,又是全面推进我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既是推进我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更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迫切需要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为关键点和突破口,解决好预算绩效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预算绩效管理应聚焦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以及预算管理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找准原因,因地制宜、靶向管理,分类分层设定差异化绩效目标、绩效指标和评价方式方法。着力解决地区间、部门间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不均衡问题,提升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预算绩效,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协调均衡发展,实现全省绩效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二、《实施意见》的总体思路
  《实施意见》在全面贯彻落实《意见》的基础上,立足四川省情,牢牢把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方向,按照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和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推进“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我省预算绩效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分类分层、深化落实,着力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推进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有力保障。
  三、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概念
  预算绩效管理是指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全过程,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硬化责任约束的一种预算管理新机制。预算绩效管理包括政府预算绩效管理、部门和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政策和项目预算绩效管理。
  预算绩效评估是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对政策或项目设立的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绩效目标科学性、方案实施的可行性、预算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绩效评估以年度新增重大政策和项目支出为重点,根据工作需要对以前年度延续性重大政策和项目支出进行绩效评估。
  预算绩效目标是指财政预算资金计划在一定期限内达到的产出和效果。绩效目标是建设项目库、编制部门预算、实施绩效监控、开展绩效评价的重要基础和依据。绩效目标主要由产出、成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绩效指标组成。
  绩效运行监控是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财政厅、省级预算部门及所属预算单位根据已批复项目资金支出绩效目标,分别按照各自职责对项目进度、预算执行、投入产出、各项效益的阶段性完成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监控、监督检查、纠偏处理、改进完善的管理活动。
  预算绩效评价是指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预算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公平性进行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和判断。
  预算绩效结果是指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包括绩效评估结果,绩效目标管理结果,绩效运行监控结果和预算绩效评价结果。
  四、《实施意见》构建全方位预算绩效格局的细化举措
  一是细化收入绩效管理内容。贯彻落实收入预算从约束性转向预期性的规定,进一步加强收入管理,依法合规组织收入,部门和单位所有收入要纳入财务统一管理,全面统筹使用。探索资产管理新途径和新方法,积极盘活闲置资产,提升国有资产收益。应缴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国有资产收益,要应收尽收、及时缴库。
  二是细化支出绩效管理内容。严格支出保障序列,优化支出结构,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着力支持全省重大发展战略和重点领域改革,突出办好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事项。下级政府出台重大民生支出政策必须报上级政府备案,确保民生政策实施有力有序。部门和单位围绕职能职责、行业发展规划和工作任务,严格按照预算支出标准和绩效管理等相关规定编制部门预算,根据绩效高低、轻重缓急,推进部门内部资金的统筹使用。
  三是建立绩效定期报告制度。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绩效定期报告制度,相关主管部门定期向同级党委、人大和政府报告基本建设、产业发展、重大民生政策等资金分配情况和使用绩效。
  五、《实施意见》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的具体要求
  一是分类提出绩效评估重点。投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的论证评估,重点评估是否符合行业专项规划,资金来源是否有保障,是否科学确定项目投资总额、实施进度和分年投资额等。产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产业发展支持项目及方向的论证评估,重点评估是否符合全省产业支持方向,是否遵照产业规划布局,是否有利于产业体系优化等。民生保障部门要加强对民生政策的论证评估,重点评估是否符合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和需求,是否有利于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是否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等。
  二是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加快建立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制度和绩效问题整改责任制,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用于制定政策、完善制度和编制规划,用于改进业务管理、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用于调整预算安排方式、增减预算规模和优化支出结构,并及时调整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六、《实施意见》完善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补充深化
  一是明确专项资金使用绩效关注重点。专项资金安排要围绕促进高质量发展,重点关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的资金使用绩效,着力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最紧迫的问题。
  二是明确重点险种基金风险管理制度。建立重点险种基金风险管理制度,开展基金短期和中长期收支分析预测,科学研判潜在风险,加强统筹地区基金风险预警和应对处置能力建设,做好政策和资金储备,及时跟踪、快速应对风险。
  七、《实施意见》优化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的深刻阐述
  一是健全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共性绩效指标框架,牵头组织建立绩效管理专家库、指标库和标准体系。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在财政部门的统一组织下,加快构建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解决财政与部门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做到纵向可追溯,横向可比对。
  二是创新预算绩效管理方式。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硬化责任约束。加快构建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预算绩效管理闭环,加强事前绩效评估,推动理性决策,从源头上防止低效无效问题的发生。强化目标管理,打破预算分配基数依赖,防止资金浪费,促进花钱与办事、绩效与责任深度融合。加强绩效运行监控,及时纠偏纠错,防止资金沉淀闲置。强化预算监督和绩效评价,优化评价结果应用方式,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八、《实施意见》硬化预算绩效管理约束的责任落实
  一是明确绩效管理责任主体。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是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主体。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本地区预算绩效负责,树立管部门就要管绩效的理念,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对分管部门的预算绩效负领导责任,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对本部门本单位预算绩效负管理责任,项目责任人对项目预算绩效负直接责任。
  二是强化绩效管理激励约束。各级财政部门要抓紧建立完善预算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将下级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与转移支付分配挂钩,将本级部门整体绩效与部门预算安排挂钩,将项目实施绩效与项目预算增减挂钩。
  九、《实施意见》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保障的主要抓手
  一是加强绩效管理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统领本辖区范围内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定期听取本级财政及有关部门和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汇报,且每年不得少于一次。
  二是发挥绩效管理主体作用。各地各部门(单位)要抓紧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具体贯彻措施,研究制定推进工作方案,切实加强预算绩效与财务管理、业务管理、资产管理间的融合,共同推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顺利实施。
  十、财政厅贯彻《实施意见》的安排打算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全面贯彻落实《实施意见》是财政厅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任务。财政厅将根据全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细化任务栏、时间表,坚持问题导向,健全制度机制,优化路径选择,突破重点难点,确保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落地落实,有力促进提高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关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