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四川省财会监督专栏

【经验交流】攀枝花市财政局:纵横联动聚合力 构建财会监督大格局

四川省财政厅
2024年10月22日
【字体:
【打印文本】

    近年来,攀枝花市不断创新财会监督工作思路,全面践行“大监督”工作理念,将财会监督作为财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突出纵横联动支撑,聚合监督力量,强化机制建设,向上借力,向下用力,向外聚力,向内增力,全面织牢织密财会监督防护网,着力构建齐抓共管的财会监督大格局。

    一、突出纵向联动,增强财会监督的牵引力

    攀枝花市把纵向联动视作财会监督工作上传下达、执行有力的关键环节,一条线贯穿上下,纵向做大“一盘棋”的格局。

    一是加强向上沟通汇报。按照财政厅安排部署,积极推进各项监督检查、督导、调研等工作,紧紧围绕实际,主动汇报我市工作开展情况、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特色亮点工作,及时了解上级政策的调整与变化,主动反馈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并寻求上级的指导与帮助,为财会监督工作提供明确的方向,确保上级的指导精神精准落地。例如,在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地方预决算公开等工作上,得到了财政厅的深入指导。

    二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攀枝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财会监督工作,分管市领导常态化安排部署重大财税政策落实督查,专题听取重大财会监督事项情况汇报。市财政局及时以专报等形式向市委、市政府汇报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工作开展情况、全年财会监督工作总结等。分管市领导牵头组织制定印发《关于推动攀枝花市级财政稳健运行的十九条措施》《进一步增收节支防范风险推动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财政政策》《关于加强财政收支预算管理的措施》《攀枝花市加强经费管理九条措施》等文件,为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三是强化县(区)指导引导。加强对县(区)财会监督的指导和引导,全面统筹县(区)财会监督工作,动态加强财会监督的统筹协调,通过指导工作、宣传政策、培训交流、联动检查、交叉检查等多种形式,形成“上下衔接、同频共振、一体推进”的工作合力。今年以来,共开展市及县(区)督查调研6次,专项检查15次,涉及粮食安全、民生保障、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运行等多个方面。

    二、突出横向联动,增强财会监督的协同力

    攀枝花市把横向联动视作打破财会监督工作中部门壁垒的有效路径,推动资源共享,提升监督效能,一张网横向铺开,构建部门齐抓共管“一条心”的格局。

    一是部门联动强化监督。一方面聚焦部门内部管控,督促主管部门切实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加强对下属单位约束管理,对所属单位的财务工作开展经常性检查,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发现违纪违规问题及时严肃处理,避免发生财务违纪违法问题。另一方面,聚焦资金监管联动,市财政局主动对接市级预算部门,聚焦资金量大,社会、群众关注度高的资金领域开展专项检查,转变财会监督模式,突出事前介入、事中提醒、事后督查,主动跟进,积极作为,并根据需要适时组建专班,强化日常监管与重点监督检查相结合,有效地形成了监督合力。今年以来,市财政局联合相关主管部门下沉一线开展了24次日常监督检查,涉及民生领域政策情况专项检查、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等多个方面,向县(区)和部门(单位)发送提示函12份,约谈18个部门(单位)。

    二是人才联动优化配置。攀枝花市高度重视监督人才在不同条块不同行业间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根据财会监督业务需要,积极吸纳县(区)、国有企业、学校、医院、行政机关等专业人才,初步组建预算管理监督、国企监督、科教文卫事业单位监督、行政运行监督等多个财会监督人才库,形成了财政干部、财会人员、第三方机构条块结合人力资源库,为财会监督分类实施、组合开展夯实了人力资源基础。目前,已建立专项人才库5个,共计40余人。

    三、突出内部联动,增强财会监督的内驱力

    攀枝花市把内部联动视作夯实财会监督基础的必要举措,从组织、机制、执行等方面入手,向内挖潜练好内功,形成“一股绳”的格局。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党组重视。市财政局党组牢牢把握财会监督的政治属性,将财会监督作为财政治理重要抓手,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问题,建立由局长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财会监督科具体组织实施,相关业务科室积极配合的“1+N”财会监督工作机制,为财会监督检查工作的具体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重点突击。2024年,市财政局结合市委“大抓落实年”安排部署,成立了“加强财会监督党员突击队”,明确了公共运行监督、重点项目监督、重大政策监督、重要资金监督等4个监督管理责任区,根据监督管理重点工作需要成立了多个工作专班,形成了“1+4+N”党组引领下的工作机制,实现重点突击有保障。

   (二)整合内部监督力量。

    一是制度先行。推动建立资金使用风险提示制度,推进财政业务风险和廉政风险防控关口前移。将绩效目标与资金预算指标同步下达,对未明确绩效目标的一律“亮红灯”,不予审核下达。同时,对资金风险进行研判,按资金性质进行低、中、高三个风险等级划分。对各类资金按照预算法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针对资金共性和个性进行风险提示,为规范资金使用提前打好“预防针”、筑好“防火墙”。

    二是内控强化。按照《攀枝花市财政局内部监督检查暂行办法》、“1+8”内控制度,以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求,认真开展财政内部监督检查工作,对有资金拨付、资产调拨、管理审批权限的科室开展重点监督检查,推动建立系统内部全员监督、全过程监督机制,提高财政的内部管理效能。

    三是监管严查。加大监管力度,近三年来,以财会监督专项行动为抓手,组织“严肃财经纪律”“会计监督检查”“三公经费”“津补贴”“一卡通”“国有企业财务收支”等专项检查累计76次,发现18个方面184个问题,发出财政监督检查整改通知书74份,收回财政资金2.23亿元,并向市纪委监委移交线索8起。

   (三)强化监督结果运用。

    首先,加强对检查结果执行情况的跟踪落实,并与巡察、审计等监督实现信息互通共享,按照《攀枝花市财政局关于建立财会监督“两书一函”制度的通知》规定,对问题整改不力、违纪违规问题加强约谈和通报,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其次,将监督检查结果作为预算编制和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进一步优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同时,坚持把健全完善管理制度作为财会监督结果运行的重要手段,先后制定和修订《攀枝花市本级“三公”经费管理办法》《市本级支出标准体系》等制度,实现由“治病”向“防病”转变。

    做好新时代财会监督工作,必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筑牢财会监督大格局意识,正确对待监督、主动接受监督、积极开展监督,更好地发挥财会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持续推动财会监督工作开创新局面,取得新进展,见到新成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