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四川省财会监督专栏

【经验交流】广安市财政局:重实效 强震慑 构建长牙带电的财会监督格局

四川省财政厅
2024年10月28日
【字体:
【打印文本】

    近年来,广安财政在财会监督实践中,始终秉持有威才有畏,有畏促有为的理念,下真功、动真格、见真章,打造掷地有声、带电长牙的财会监督格局,不断提高监督实效。

    一、站位国之大者,在齐抓共管中凝聚共识

    认识的高度决定执行的力度。针对过去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问题,我们抓住中办、国办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的契机,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筑牢监督意识,浓厚监督氛围。一是党政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财会监督,主要领导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今年以来,市领导就财会监督工作作出批示3次,要求进一步加强监督横向贯通,紧盯重点薄弱环节加强监督,提升威慑力和严肃性。将财会监督纳入“三张清单”,即:财会监督责任纳入党风廉政建设、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市对县(市、区)政府预算绩效评价等“清单”,实行定性定量考评。二是完善制度机制。按照“1个总方案+N个实施细则”,配套出台“财会监督工作协作机制”“与派驻监督贯通协同实施办法”等一揽子制度文件,推动财会监督制度化建设走深走实。三是加强宣传解读。将财会监督纳入干部教育培训重要内容,开展财会监督进机关、进企业行动,2023年以来,开展书面调研3次、座谈会2次,政策解读及财经纪律宣讲5场次,参与人数1500余人次。

    二、坚持协同作战,在贯通融合中聚力增势

    大监督才有大作为。改变过去单打独斗的做法,推动财会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融合,构建财会监督的强大声势。一是借助人大纪委权威。每年围绕政府债务、乡村振兴、粮食购销、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领域选取1-2个重点监督课题,融入纪检监察专项整治行动或人大专题调研,2023年以来,实施联合检查3次;选取部分预算单位与巡察机构开展“接力式”监督,发挥“1+1>2”整体效能。二是推进部门横向协同。针对就业、教育、医疗等资金密集领域,联合教育等10个行业部门开展监督检查5次,督促整改问题167个,发挥财会监督在行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三是整合财政系统力量。统筹财政专业监督力量,采取市县两级联动、异地交叉等方式,开展政府采购、国有资产、财经纪律等监督检查,有效增强监督检查实效。

    三、恪守专业精神,在深查严督中彰显权威

    权威源自专业水准和社会公认。针对过去监督结果认可度不高的短板,狠抓监督质量,让监督结果经得起检验。一是提升监督能力。坚持“以干代训”“以老带新”,2023年以来,动态轮训监督干部300余人次。建立涵盖工程、金融等7大领域的监督人才库,加强中介机构合作,为开展各领域财会监督提供专业支撑。坚持既查业务问题,又向“风责腐”方面追溯,确保查深查透。二是规范监督流程。重视查前调研,掌握实情、收集线索;做实查前培训,吃透政策、优化方法;保持进点见面、查中谈话、检查取证和问题反馈等关键流程严肃性、规范性。编制细化财政部门行政执法事项五张清单,确保财会监督行为始终在法治化轨道上运行。三是主动接受监督。严格执行“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每年在预算报告中向市人大报告财会监督工作情况,每年向市政府专题报告财会监督工作开展情况,广泛接受各方再监督。

    四、深化结果运用,在动真碰硬中强化震慑

    结果运用的深度决定财会监督的力度。针对屡查屡犯的问题,深化问题整改,强化追责问效,做到利剑高悬、震慑常在。一是问题整改上体现刚性约束。实行“清单制、销号制”整改,检查发现问题“点对点”告知,同步抄送业务主管部门和财政归口科室,及时纳入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定期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做到真整改、改到位。二是移送问责上强化震慑效应。将财会监督成果纳入干部监督重要信息渠道,每月固定向组织部门反馈科级以上干部财政财务违法违纪行为和办理情况。将检查问题线索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和有关部门进一步查处。三是结果运用上突出警示作用。建立典型案例通报制度,整理通报巡察、审计和财会监督检查发现的有关违反财经纪律典型问题,推动以案为鉴、同类同改。将查出问题及整改情况与部门预算有机结合,通过收回资金、暂停拨款、调整专项债券额度等措施提高违法成本,以结果运用实效彰显利剑作用。

    五、开展自我体检,在内审内控中引领示范

    打铁还需自身硬。针对内部监督薄弱的问题,勇于“刀刃向内”,强化内控内审,当好财政管理“矫正器”。一是立梁架柱“破题”。以“内部控制基本制度”为牵引,建立“1+7+14”内控体系(1个内部控制组织机构,7个领域风险防控办法、14个内控机构成员科室),加强关键业务、关键岗位风险防控。市财政局单设内审科,配备2名专职人员,制定“内部审计工作实施办法”,明确内部监督的主体、范围、程序、权责等,夯实内部监督基础。二是自我体检“动真”。每年选取三分之一的科室(中心),比照巡视巡察的标准开展内审,将履职情况作为必查内容,督促内部科室做好预算执行、内部控制、会计核算等日常监督工作,党组会议研究部署,落实整改,以内审“小监督”带动财会“大监督”。三是延伸触角“增效”。坚持内部检查延伸至业务末端,穿透项目全过程,2023年至今,纠正资金分配拨付、预算绩效管理、惠企补贴发放等方面问题30余个,实现内审与财会监督同频共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