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财政乡村振兴政策

2022年全省财政支农工作要点

四川省财政厅
2022年03月10日
信息来源: 农业农村处
【字体:
【打印文本】

    2022年,全省财政农业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以及财政厅党组部署,进一步强化投入保障,完善顶层设计,突出支持重点,创新扶持方式,提升使用效益,全面构建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财政政策体系,为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提供财政支撑,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一、党建引领,持续推进从严治党

    (一)提高政治站位。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加强政治机关意识教育,增强党员干部政治“三力”。牢记“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深入开展“三对标、三一流”机关创建行动。

    (二)强化组织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深化“五好党支部”创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充分发挥主题党日、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作用,推进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强化党员教育管理,深化支部“三级联创”,开展结对共建。

    (三)持续正风肃纪。以“钉钉子”精神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驰而不息反“四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注重家风教育,深入调查研究,培育“懂农业、爱农村、为农民”的财政农业干部队伍。坚持严管厚爱,加强党员干部监督、管理和教育,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二、政策先行,优化完善顶层设计

    (四)健全乡村振兴投入考核机制。主动作为、积极对接,会同相关部门,加大中央资金争取力度。持续增加各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用于乡村振兴,特别是农林水的投入规模,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加大对21个市(州)及相关县(市、区)乡村振兴财政投入和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考核力度。

    (五)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调整全省土地出让收入城乡分配格局,出台我省实施意见,建立省级统筹机制,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制定省级考核办法,督促地方因地制宜明确考核细则,确保政策落实落地。

    (六)加强财政金融联动。落实财政奖补政策,扩大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规模,降低政策性农业融资担保门槛和担保费用。推进省乡村振兴投资引导基金社会募资进度,加快项目投资。发挥省种业集团、省水发集团及专业平台公司作用,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

    (七)研究制定促进粮食生产发展财政政策。加大财政支农政策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支持力度。突出粮食生产导向,在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鱼米之乡、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等重点省级财政奖补项目中,加大粮食类占比,强化政策引导。倾斜支持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川粮油产业发展。优化省级财政农业产业化银行贷款贴息政策。

    (八)优化衔接资金使用管理。针对过渡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加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管理的意见,突出重点地区、重点群体、重点内容,聚焦产业发展关键环节,创新资金使用方式,强化资金项目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三、聚焦重点,保障乡村振兴支出

    (九)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支持建设“以粮为主、粮经统筹、种养循环、五良融合”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加快实现“千斤粮、万元钱”“吨粮田、五千元”,稳定全省粮食生产。继续实施种粮大户补贴提标发放,支持完成年度粮食产量和播种面积任务。支持安宁河谷粮食生产发展,打造天府第二粮仓。

    (十)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保持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全省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持续增长,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提供财力保障。继续支持原66个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统筹整合各级财政涉农资金、原22个省级贫困县统筹整合省级及以下财政涉农资金。继续按规定落实易地扶贫搬迁贴息支持政策,督促指导市县有序偿还化解易地扶贫搬迁债务,加大对集中安置区搬迁后续扶持的支持力度。做好年度衔接资金绩效评价考核工作,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

    (十一)加强耕地保护建设。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兑现中央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支持建设高标准农田450万亩,确保中省市县补助资金达到3000元/亩。加快推进1市13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区域示范试点。研究制定《农田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修订高标准农田绩效评价办法。加大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资金支持力度。支持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开展耕地轮作休耕试点,提升撂荒地整治利用水平。支持实施“向水要地”,加大水源工程和配套渠系建设,切实改善、增加有效灌面。

    (十二)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做好“十四五”现代种业规划财政资金投入测算,建立完善以财政资金为引导的多元投入机制。支持培育现代种业园区,布局培育种业集群,加快建设邛崃国家天府现代种业园、三台县国家生猪现代种业园区。支持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种质资源圃(场、区)、良种繁育基地、南繁基地、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等项目。抓好种业领军企业培育发展,拨付首期注册资本金2亿元,加快组建四川省现代种业发展集团。

    (十三)构建现代农业体系。落实财政支持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三年推进方案,统筹安排各级涉农资金,支持构建“10+3”产业体系。对认定的省级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给予一次性奖补。支持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成德眉资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整县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支持培育功能完善、上下游衔接、设施先进、布局合理、高效运行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支持开展农机购置补贴综合奖补、新产品补贴试点和报废更新补贴,提升现代农业装备水平。

    (十四)提升水利气象能力。支持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增改善有效灌面。支持中小河流治理,强化河湖长制工作,创新河湖长制激励奖补机制。落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农业节水。支持新建小型水库及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做好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探索省管大型灌区维修养护经费补助新模式,持续发挥财政资金效益。支持地方气象事业发展,加大人工增雨投入,推进气象防灾减灾“防风险、补短板”项目,着力提升精准监测预警能力。

    (十五)推进绿色持续发展。继续支持做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地膜回收利用,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发展。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支持1350个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继续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支持黄河干流若尔盖段应急处置工程建设,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推动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扶持1292个村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

    四、稳中求进,深化支农管理改革

    (十六)提高农林水支出质量。将农林水支出情况纳入省对市县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实现支出进度、支出规模“双提升”。落实直达资金管理要求。管好用好各级乡村振兴财政专户,通过专项库款保障,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坚决避免因财政资金拨付不到位而影响支农项目建设。

    (十七)开展农村综合改革“三项试点”。加快建设“两宜四好”美丽乡村,启动实施省级田园综合体建设、美丽乡村示范县建设、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三项试点”,围绕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产业教育文旅“三位一体”,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

    (十八)研究省以下相关领域事权划分改革。组织开展农业、水利领域省以下事权划分改革试点,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基础上,有序推进摸底调研、意见出台、前期试点等。

    (十九)加强政策研究。深入开展行业、基层调研,加强经济、“三农”、财政形势研究,提前谋划逆周期、跨周期财政支农政策储备。做好现有资金渠道、资本投入的提质提效,深化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把有限的公共资源用在“刀刃”上。进一步加强信息宣传。

    (二十)强化内控管理。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做好部门预决算编制、审核批复、执行管理等工作。加强相关支农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及时修订完善资金管理办法。深入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强化结果运用,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完善内部控制操作规程,抓好内控执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